【禁毒知识】 吗啡的正与邪

2021-12-14

    

        一说起吗啡,你首先想到了什么?是止疼药?是毒品?实际上,两种答案都是正确的。因为吗啡在医生手上,是治病救人的强效止疼药,但在瘾君子手上,又成了十恶不赦的毒品。

     医用吗啡外观为浅黄色、棕色、白色或无色的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药剂),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以及镇静、止咳作用。1803年,法国医学家塞昆首次从鸦片中提取吗啡,1806年,年仅21岁的德国药剂学家弗雷德里希·塞尔吐纳也完成了同样的实验,且更进一步,将分离出来的吗啡液体制作成晶体粉末状。对这种从未见过的结晶体,他非常好奇,保险起见,他尝试在狗食中掺和了一小勺,结果几分钟后狗便昏睡在地板上,用棍子猛打都不醒。这种神奇的现象让他激动不已,为了探索奥秘,他自己也吃了一点,结果同样昏睡不醒,甚至差点没了命。醒来以后,他发现这种化合物有不仅能让人睡得深沉,而且还有镇痛效果。1827年,著名的制药公司默克集团正式将吗啡进行商业规模的生产和制造。

     实际上,吗啡被制作成药物之后,由于合法且不受管制,逐渐成为非常畅销的商品,人们轻易就能获取到,这无疑导致非医疗的滥用概率大大增加。据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欧洲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连一些医生与药剂师都是吗啡瘾者。吗啡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最初由旅居上海租界的欧洲籍医生用于治病,后期又广泛用于戒除鸦片。

     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因而吗啡的中毒症状、成瘾症状及戒断症状多与鸦片相似。吗啡滥用后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上,对呼吸中枢的麻痹作用为致死的主要原因。吗啡滥用后具有较强的药物成瘾性,一般连续使用12周即可出现耐受性。吗啡成瘾者突然停用吗啡可出现戒断综合征,表现为流泪、流涕、出汗、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呕吐、腹痛、腹泻、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精神兴奋性增高,如惊恐、不安、失眠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虚脱和意识丧失。长期滥用吗啡可导致精神不振、消沉、思维和记忆力衰退,并可引起精神失常、肝炎等,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尽管吗啡有严重的副作用,但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推荐癌症晚期患者缓解病痛的止痛药之一,因为吗啡的镇痛作用在自然存在的化合物中独一无二。每天世界各国有无数癌症患者,都是依靠注射吗啡让自己从疼痛中平静下来。

       所以,从医学上来说,吗啡自诞生以来,医生通过它的帮助从死神手里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而我们人类直到现在,也因为有了吗啡才能免受各种剧烈疼痛的折磨。吗啡这一伟大功绩不仅是人类开始利用纯单体化合物作为药物的标志,也是天然药物化学初级阶段开始形成的标志。但从社会学来讲,吗啡的发明,让瘾君子摆脱了对天然植物的限制,让人类第一次可以大剂量使用纯粹的成瘾物质,这一飞跃,也促成了毒品的蔓延。

                                                                                                                                                                        图文编辑:孙 榕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

(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