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普及宣传

2020-03-12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截至目前,黑龙江省20个国贫县、8个省贫县全部摘帽。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斗中,部分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成了“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地区贫的不只是物质,贫的更是知识。金融扶贫不仅要在金融政策上有扶持,更要在金融宣传教育上下工夫,人行哈尔滨中支提醒广大农村偏远地区金融消费者守住权利,履行责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一、金融消费者八大合法权益
        2015年11月13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消费者的财产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教育权、信息安全权等基本权利,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具体规定,强调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利。

 

        二、农户贷款违约的法律责任

        (一)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协商不成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偿还本息。

        (二)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贷款机构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四)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五)情节严重的会被判刑。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失信被执行人行为限制: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三、如何增强农户风险识别能力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资金需求越来越大,现实中农户贷款普遍存在贷款利息偏高,信用额度偏低,贷款范围狭窄及贷款期限不合理等问题,很多农户把视线转向了互联网。骗子正是看到了农户的这些需求,就以大额度,低利息,对农户征信没有要求等幌子,大肆吸引农村人口前往咨询借款,之后就以放贷前需要各种手续费、保证金、补充银行卡流水等借口,要求转账汇款,导致不少人上当受骗。

 

 

        特别提醒广大农户:谨防电信网络诈骗,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贷款短信;不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重要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发现上当受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农户受骗典型案例:3月5日,农户李某在家中收到一条提供无息贷款的短信,此时李某正在为春耕资金发愁,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点了短信中的链接,并在该链接网上填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银行账号。一天后,对方打来电话称李某完全符合公司贷款条件,当天就能放款,但需要缴纳3300元的信用保证金,贷款还上后,保证金将全额退还。随后,李某就按照对方说法进行操作,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转给了对方3300元。之后李某便无法联系上对方,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四、购买银行保险风险提示
        (一)银行保险姓保不姓银。银行保险和普通保险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销售渠道不同,银行保险是在银行网点代理销售的,往往被冠以某某理财产品之名,消费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问清楚。
        (二)预期收益并不一定会实现。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在分红收益方面,一般会以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收益来进行演示,但这仅仅是基于以往数据的推演,并不代表实际收益,最终分红取决于公司当年的收益。
        (三)缴费期限不等于满期时间。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了期缴型的银行保险产品,例如缴费5年,10年后满期并领取生存保险金。一些客户就会把5年当成产品的期限,但5年后提取时发现仍然不能领取全部保险金。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缴费期限与满期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选购银行保险产品时必须问清楚满期时间。
        (四)巧用犹豫期保障自身利益。犹豫期是指投保人收到保险合同并书面签收后的一段时间,一般银行渠道为15日。在此期间投保人可以提出解除保险合同的申请,保险人扣除工本费后退还其所缴保险费。消费者在犹豫期内,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确保对于产品有全面的了解。

 

​​​​​​

 

        五、如何识别非法金融广告
        如果遇到以下几种广告情况,您就需要注意了:

 

 

        结语:人行哈尔滨中支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惠农扶贫政策,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力度,加强金融法治宣传教育,提升金融债务人的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优化金融法治生态环境,推动我省经济金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