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率降、降、降!聚酯端产品几乎全面亏损
2023-04-04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发布人:沙怡含
“金三”成色不足,总体不及预期
今年,国内三大塑料品种(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在“金三”中整体表现较弱,价格均不同程度下移。
大家都知道,3—4月是地膜传统旺季,地膜生产旺季一般会持续至4月中旬。同时天气转暖便于基建和房地产施工,工地施工加快推进也带来管材需求。旺季来临,通常会看到下游订单增多、开工提升。
据业内分析人士介绍,今年塑料品种“金三”成色不足。PVC管材、型材方面,3月初企业开工提升明显,主要是制品订单阶段性好转,企业进行促销,但促销结束后接单不畅,订单仍弱,成品库存较高,制品开工在3月下旬已经出现回落,尤其是部分华南管材企业开工率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部分企业后续仍有降负计划。
地膜方面,3月地膜开工明显提升,但地膜订单量以招标订单为主,市场订单跟进有限,3月中下旬整体订单跟进放缓,3月底订单就开始收尾。从PP下游看,塑编行业开工持续处于历年同期低位,企业普遍反馈新订单表现不足,成品库存逐步增加,华北、华东个别企业3月底因新订单不足开工小幅下滑,亦有个别企业表示4月可能会停车。BOPP普遍订单半个月到1个月,订单边际持续转弱,成品库存已经开始累积。
从往年(2019—2022年)历史数据看,刨除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020年,其余年份的3—4月,PVC往往是一个振荡上行的过程。
PVC粉主要用于生产管材、型材、门窗等硬质品以及薄膜、电线电缆等软制品,终端用户与房地产息息相关。而房地产行业季节性需求特征明显。通常一季度为需求淡季,二季度为传统需求旺季,因此下游订单往往在三四月份有所提升。供应方面,二季度是传统PVC生产企业春季检修季,企业开工下降,供应量缩减。在供需基本面偏强以及宏观利多综合作用下,PVC在三四月份往往表现良好。
但今年3月份PVC表现明显不足,一方面受企业库存和社会库存‘双高’影响;另一方面受全球经济以及房地产新房开工面积下滑拖累。下游需求较往年表现欠佳,供强需弱下PVC市场价格承压。
聚酯市场也是 “旺季不旺”。3月份以来,聚酯市场在强成本现实和弱需求预期下运行。产业链上游产品行情强于下游产品行情,产业链成本传导不顺畅,终端产品利润不佳。终端织机开机率仍然低于近5年同期均值,市场对需求的强预期未能完全兑现。
相较于以往同期,今年以来纺织市场呈现内销繁荣、外销冷清的景象,可以说外销冷清符合市场预期,而内销繁荣确实超出了市场预期。但从聚酯环节看,今年“金三”表现不及预期。
首先,最直观的是产品效益。据CCF统计,目前除聚酯瓶片尚有利润之外,其余产品已全面亏损,尤其以POY亏损幅度较大。其次,下游生意较3月初明显走弱。据CCF统计,江浙终端开工率已连续3周下降。最后,面对持续上涨的原料成本,聚酯下游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在原料备货消耗完之后,要么选择减产停车,要么继续亏损生产。
聚酯业内人士称,今年聚酯市场“金三”总体不及预期,主要还是大单没有像往常一样到来,没有之前那种一下子很多订单带动品种涨价的行情出现。
这一改变也与产业链上下游心态的变化有关。往年“金三银四”下游会有很多投机性需求,上游聚酯工厂配合会同步开足马力做库存。但目前来看,经历去年原油急涨急跌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物流停滞厂区停工,工厂整体现金流压力较大且接单更为谨慎,这也导致了他们不会再像往年一般投机做很多库存,而是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接单做单模式。
此外,线上各消费节多引入预售付定金模式,这就导致了整体订单指向性更强,下游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将有限的现金流覆盖到全品种或者是去囤冷门产品,就变得不那么经济和有回报性了。
“银四”难言乐观 关注供需修复机会
今年化工品端的“金三”成色普遍不佳,除个别品种表现强势外,其他品种基本都在于今年以来的低价位区间宽幅振荡。
就化工市场而言,“金三”成色不足的主因是外贸需求不佳,或因欧美通胀及债务问题,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出口欧美的订单普遍下降。在欧美市场购买力不足的背景下,3月份美国及欧洲银行危机爆发,虽然欧美对银行问题进行了兜底,但未解决根本问题,欧美的经济环境不佳,欧美市场的购买力或难有回升。
以聚酯市场为例,一方面终端内销订单开始出现走弱迹象,包括前期表现好的棉类订单也有一定走弱,而外销订单依然表现冷清;另一方面,成本端的持续抬升令下游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从最近下游拿货的情况来看,产销跟进力度已没有3月初月中时那么强劲。“金三”成色不足除各自品种的供需基本面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原油为代表的成本端超预期下跌。
据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表现强势的原油,虽然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大幅回调,但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原油价格再度大跌的可能性不大。但当3月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银行接连出现危机,市场担忧2008年金融危机再现,进而引发商品需求转弱,原油也出现大幅下挫,这成为了压倒化工品价格表现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即将到来的“银四”,市场最主要的看点在于低估值下的化工品能否借着目前原油止跌的窗口期完成自身的价格修复。经过3月份的大幅回调,绝大多数化工品处于估值的相对低位,存在估值向上修复的需求。比如整体供需尚可的聚乙烯,3月份表现相对抗跌,今年供给端增量有限,同时需求仍然处于相对旺季,单品种角度而言存在跟随原油止跌反弹的可能。
进入4月,国内化工品装置逐步进入检修周期,由于今年供需普遍偏宽松,二季度以及三季度的装置检修将成为供需平衡的主要调节方式。比如PVC,3月份前后有近10套装置检修,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PVC存量库存偏高的现状。
从趋势角度看,主要是两类品种存在机会。业内人士表示,一类是供需存在转好预期的品种,一旦形成趋势性的去库,期货盘面会给出估值向上修复的机会。另一类是消费为主驱动的品种,比如聚乙烯,一方面下游膜料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同时自身在连续下跌并企稳之后也有反弹的需要。
以聚酯产业链为例,3月份产业链下游的聚酯产品生产大多亏损,产业链上游原料涨幅偏大,成本传导并不顺畅。欧美市场的问题可能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其对4月市场并没有过度乐观的预期。
从过去13年的PTA现货价格计算的季节性指数看,PTA现货季节性指数都会在每年3月冲高、4月回落。以往年经验看,市场永远在交易预期,“银四”的预期往往在“金三”已经体现过,“银四”大多在交易五月的预期,不能盲目追高。
对于即将到来的“银四”,业内人士认为不必抱有太大的期待,尤其是在原料成本高企、需求可能面临进一步走弱的背景下,4月份下游工厂和聚酯企业如何抉择将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来看,4月份随着前期订单交付,后续新订单跟进不及时,下游开机率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清明节前后已有部分下游工厂安排放假,而聚酯企业当前库存压力还不大,聚酯负荷下降拐点会滞后于下游开机拐点,预计出现在4月下旬到5月份。整体“银四”依旧偏悲观,没有迹象表明会有同比好转的倾向,整个开工或在4月中下旬迎来拐点。投资者后续需关注实际需求带动下整体聚酯各品种库存的去化程度以及对终端织造及上游聚酯开机的反馈,同时也需关注宏观的黑天鹅事件对整体原料端成本及下游需求的影响。